首页 » 科學研究 » 正文

补肾法靶向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助推“一带一路”国际骨科创新发展



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专题报道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骨质疏松骨折OPF领域的不断创新,促进OPF相关科研成果有效、及时的临床转化,曹燕明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在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开展了补肾法靶向Sclerostin/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BMSCs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尼泊尔骨科研究生Ram Ishwar Yadav参加本次科学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OPF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给民健康带来巨危害的同时,也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在我国,中医药治疗OPF有⼀定优势。课题组前期采用临床 OPF 患者组织标本,探明 Sclerostin和 Wnt/β-catenin 通路与 OPF 发生的关联性,同时体外培养 OPF 患者 BMSCs,采慢病毒表达和沉默载体转染技术研究 OPF 患者中 Sclerostin/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功能以及补肾中药干预过程中表达调控的分机制。基于以上研究,曹燕明教授带领课题组在广州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建立老年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模型,研究补肾中药淫羊藿素作用的 BMSCs 移植到折断端局部观察骨折修复的效果,研究将为补肾中药的合理药提供依据。

曹燕明教授带领课题组成员与Ram Ishwar Yadav在手术操作过程中,通过理论传授、手术技巧分享等多种形式,系统全面的传授OPF的相关知识。以创新为动力、以合规为标准,以转化为目标、团结曹燕明教授骨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科研领域拥有强大创新精神的精英团队,搭建科研与临床直接交流的平台,实现骨科最新科研成果、全面提升我国骨质疏松骨折科研与临床技术转化效率,助推“一带一路”国际骨科创新辉煌

 

作者:高健良

指导教授:曹燕明

依托课题:补肾法靶向Sclerostin/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BMSCs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研究NO.8157151251)


 

图一 曹燕明教授指导研究生实验操作

图二 Ram Ishwar Yadav与高健良沟通手术技巧

 

地址: 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