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技部“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重大专项“中医瘀毒同治降低胃癌前病变转癌率的优化干预方案研究”项目启动会,于2月22日在广州顺利召开。会议汇聚国医大师、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全国名中医及国内中医药院校、科研院所和医疗机构专家代表,共同擘画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的科研蓝图,标志着我国中西医结合胃癌前病变防治研究迈入新阶段。

领导致辞:凝聚共识,共谋发展


项目启动会由广东省中医院科研处处长蔡桦杨担任主持人,会议首先由广东省中医院史俏蓉书记致辞。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医药在防治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作为项目牵头单位,此次项目的启动,不仅是对中医药干预胃癌前病变研究的深化,更是广东省中医院对国家“四大慢病专项”战略目标的有力支持。期望项目团队能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为提升我国胃癌防治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广州中医药大学校长王宏斌在致辞中指出,项目组坚持“以中医原创理论驱动胃癌前病变诊疗创新”理念,创新性提出胃癌前病变中医“瘀毒互结”核心病机理论,并在该病机理论指导下研发了优势方药,希望项目组充分利用大学的科技创新平台,为提升胃癌前病变防治水平出新成果,对重大慢病防治形成“中医优化方案”。

广东省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副处长班武在致辞中表示,科技厅高度重视“四大慢病专项”重大项目的实施,将全力支持项目的各项工作。他期望项目团队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胃癌防治新路径,为全球胃癌防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政策培训:规范管理,确保实施

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会议特别邀请广州中医药大学财务部副部长荣嵘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财务审计政策进行了专题培训。荣嵘详细解读了项目经费管理、审计要求及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政策,强调了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她指出,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各课题负责人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性和高效性。此次培训为项目团队理清了财务审计政策要点,为后续工作的规范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项目总体研究方案汇报:科学规划,精准施策

项目实施方案论证阶段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程海波教授担任专家组组长、北京中医药大学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陈家旭教授担任专家组副组长。项目总负责人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潘华峰教授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总体研究方案。


潘华峰教授指出,胃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的重要阶段,中医药在防治胃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项目将以“中医瘀毒同治”为核心,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探索中医药降低胃癌前病变转癌率的优化干预方案。她强调项目将围绕“中医瘀毒同治”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评价、作用机制研究、优化干预方案制定等四个方面展开深入研究。通过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协作,项目将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可推广的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的优化干预方案,为降低胃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课题负责人汇报:多维度探索,全方位突破
在课题负责人汇报环节,六位课题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研究计划和预期成果。



课题一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魏文强教授负责,聚焦于基于人群队列和智能中医辨证技术的胃癌前病变转癌风险预警研究。魏教授表示,该课题将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胃癌前病变的风险预警模型,为早期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课题二由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肖景东教授负责,致力于胃癌前病变中医瘀毒同治干预方案优化设计研究。肖教授介绍,该课题将通过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优化中医干预方案,提升治疗效果。



课题三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王萍教授负责,开展基于黏膜定标活检技术的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萎缩背景下胃癌前病变的疗效评价研究。王教授强调,该课题将采用先进的活检技术,精准评估中医治疗方案的疗效。


课题四由河北省中医院杨倩教授主持,本次汇报由白海燕主任代为汇报。研究基于区域范围与程度结合的化浊祛瘀解毒法干预高风险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评价。杨教授表示,该课题将重点关注高风险人群,探索个性化的中医干预策略。


课题五由广东药科大学叶得伟教授负责,聚焦于胃癌前病变黏膜微环境免疫代谢调控机理和中医瘀毒同治方案效应机制研究。叶教授介绍,该课题将从分子层面揭示中医治疗的作用机制,为方案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课题六由广东省中医院刘添文教授负责,致力于构建胃癌前疾病与胃癌前病变的智能交互式长期随访信息平台。刘教授表示,该平台将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分析,为临床研究和患者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作为“四大慢病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瘀毒同治降低胃癌前病变转癌率的优化干预方案研究”项目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胃癌防治新路径。项目团队将围绕“中医瘀毒同治”的理论基础、临床疗效评价、作用机制研究、优化干预方案制定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可推广的中医药干预胃癌前病变的优化干预方案。通过多学科交叉、多领域协作,项目将为降低胃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项目实施方案论证:深度剖析,稳步启航
左上:专家组组长程海波教授;右上:国医大师王晞星教授

课题负责人完成汇报后,项目组组织召开了项目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南京中医药大学程海波校长作为专家组组长在主持会议时指出:本项目作为中医药防治消化道重大疾病的重要研究课题,各参与单位应始终秉持守正创新的研究理念,在中医病因病机理论指导下开展项目研究,建立科学规范的质控体系,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可靠。随后,与会专家围绕项目具体实施路径展开深入研讨。随后,专家组经深入探讨后指出,该研究项目具有显著的学术创新价值和临床转化潜力。项目以中医"瘀毒互结"核心病机理论为指导,整合分子生物学、循证医学等多学科前沿技术,构建了"基础机制研究-临床方案优化-诊疗标准制定"三位一体的研究体系,形成了涵盖预防、诊断、治疗全链条的中医药解决方案。特别是通过建立胃癌前病变转癌预测模型,实现了中医证候学与现代生物标志物的有机结合,为提升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科研水平提供了示范样本。论证会最后,项目顾问委员会组长唐旭东教授代表专家组作总结发言,强调项目组应重点完善三方面工作:一是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促进六个子课题组的资源共享与协同攻关;二是加强过程管理,严格执行临床试验注册与伦理审查制度;三是深化机制研究,运用系统生物学等技术揭示"瘀毒同治"的科学内涵。通过以上措施,切实保障项目高质量实施,推动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的科研创新与临床转化。项目团队汇聚了中医药领域的顶尖人才,依托全国领先的科研平台,具备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执行力,有望在理论创新、临床实践和机制研究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次启动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国在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的研究迈向了新的高度。项目团队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协作与创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胃癌防治新路径。通过构建覆盖筛查预警到康复管理的全链条防控体系,项目预期将使高危人群胃癌发病率显著降低,为全球胃癌防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总结展望:携手共进,开创未来
本次启动会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研究指明了方向。未来,项目团队将以此次启动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协作、深化研究,力争在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为全球胃癌防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会议圆满成功:凝心聚力,共绘蓝图
该项目充分体现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中医药发展理念,项目团队将秉持"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力争在胃癌防治领域研究实现新突破,为降低我国消化道肿瘤疾病负担作出应有贡献。
此次启动会的成功召开,不仅展示了我国在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领域的研究实力,也彰显了中医药在“四大慢病专项”中的重要作用。相信在全体项目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医瘀毒同治降低胃癌前病变转癌率的优化干预方案研究”项目必将取得丰硕成果,为保障人民健康、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四大慢病防治研究”项目组
2025年2月22日
作者:张凯惠、崔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