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學研究 » 正文

碰撞的火花—从国家创新团队到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



导语:


科技创新打造中医药发展新引擎,在创新的探索中,思想的碰撞往往能激发出最耀眼的火花。从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的初步探索,到冲击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我们稳扎稳打,砥砺前行,深刻体会到思想融合与团队协作的力量。今天,让我们鉴往知来,从“根基稳固,蓄势聚力”“和衷共济,携手共进”以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三个角度,探讨这一历程背后的深刻内涵。


一、根基稳固,蓄势聚力

 在科技创新团队的引领下,我们团队在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前期研究成果。前期研究发现,健脾化瘀解毒法可以通过下调NF-κB通路改善胃癌前病变,因此,在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我们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深入探索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上游靶点,并通过收集不同阶段的临床样本,采用单细胞多重测序scCOOL-seq多组学技术,全景式解析胃炎-癌演化过程的生物靶标。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采用病毒转染方法建立体内回复实验模型,并采用多重测序与组学构建胃炎-癌转化的分子网络,挖掘了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关键靶点,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并通过本项目延伸出多项课题,培养青年骨干2人及硕博研究生10人,超高质量地完成了项目结题要求。这些成果不仅体现在技术突破上,更在于创新思维的碰撞与融合。在2022年的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建设中,我们通过参与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打破了传统科研模式的局限,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和潜能。这种创新氛围的形成,为后续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和衷共济,携手共进

——重大研发计划论证

因为有了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建设的前期研究基础,我们继续瞄准“胃癌前病变”这一全球公共健康问题,坚持“以中医原创理论驱动胃癌前病变诊疗创新”理念,通过聚焦“中医瘀毒同治”的核心治则,对胃癌前病变形成“中医优化方案”,成功申报了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在重大研发计划的论证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不仅仅是技术的进步,更是思想观念的革新。重大研发计划的成功实施,需要我们在思想上保持开放和包容,鼓励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交流,从而激发出更多的创新火花。

由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负责人程海波教授牵头的癌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究国家科技创新 2030重大专项--中医药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癌变的干预方案研究(项目编号:2024ZD0520800)即将启动。该项目聚焦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的临床关键科学问题,以形成中医药预防结直肠腺瘤复发癌变的干预方案,获得高级别临床循证证据,阐明中医药防治结直肠腺瘤的作用机制和靶点为主要目标,对推动中医药在结直肠癌前病变防治领域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披荆斩棘,砥砺前行

我们从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建设项目中,初步绘制了胃炎-癌转化的核心分子网络,并探索出健脾化瘀解毒法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关键通路靶标,为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凝聚了胃癌前病变“瘀毒互结”的核心病机,指向“高风险萎缩性胃炎”和“低级别异型增生”2个重要病理阶段,为将“健脾化瘀解毒法”优化为“瘀毒同治”诊疗随访体系奠定了深厚基础。

我们从参与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建设到成功申报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的历程中获得了深刻的启示。首先,创新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中医内科学小分队将迎来成立10周年,秉持"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精神,鼓励团队成员勇于挑战传统,敢于提出新观点,形成良好的研究创新氛围,力争在胃癌防治领域研究实现新突破;汇聚团队成员研究成果,奠定深厚的团队研究基础,并在前期研究基础上不断深入挖掘探索,合力聚势,为下一轮的创新研究赋能。其次,跨学科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寻求与其他学科领域的合作,通过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实现研究的革新与突破。最后,系统性的研发计划是确保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保障。我们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研发计划,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积极推动成果转化。


结语

从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建设到成功申报科技创新2030重大专项,我们见证了思想碰撞带来的巨大能量。这种能量不仅推动了科技的进步,更激发了研究的活力。在过去10年,我们团队的科技创新步伐步履铿锵,很见高度,很有底蕴,很显气魄!在未来的科技创新道路上,我们也将继续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创新的理念,为保障人民健康、领跑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这一重大疾病领域作出更新更大贡献!


作者:张耘硕 刘伟 指导老师:潘华峰教授


地址: 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