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學研究 » 正文

国家卫健委重大专项落地!中医“瘀毒同治”开启胃癌前病变防治新篇章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下症、心脑血管、呼吸和代谢性疾病防治研大专项中医瘀毒同治降低胃癌前病变转癌率的优化干预方案研究2024ZD0521000立项任务书,该项目下设六大核心子课题,覆盖风险预警、方案优化、疗效验证、机制解析及智能管理全链条,旨在构建胃癌前病变精准防治体系,为降低我国胃癌发病率提供科学支撑与实践路径。


红头文件

330A5

任务书

胃癌防治形势严峻,中医药优势凸显

根据《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显示,我国2022年胃癌新发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早期诊断率不足30%。胃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作为癌变关键阶段,中医药在逆转病理进程、改善症状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


全链条攻关胃癌前病变防治难题

课题一:风险预警智能化

——基于大规模人群队列和AI中医辨证技术,构建胃癌前病变转癌风险动态预警模型,实现高危人群精准筛查。

课题二:干预方案科学化

——整合项目瘀毒同治核心理论与现代循证医学方法,优化中药复方(如健脾化瘀解毒方)、针灸及药膳等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

课题三:病理改变可视化

——聚焦萎缩背景病变,采用国际前沿的黏膜定标活检技术,定量评估健脾化瘀解毒法对胃黏膜病理改变的缓解效果,实现中医疗效的微观可视化验证。

课题四:高风险干预精准化

——针对高风险萎缩性胃炎,以区域范围与程度结合为核心,通过多维度内镜病理参数评估化浊祛瘀解毒法的干预效果,建立分级治疗标准。

课题五:机制解析国际化

——结合单细胞测序、代谢组学技术,揭示胃癌前病变黏膜免疫微环境失衡机制,阐明中医药调控瘀毒病理的分子靶点,推动国际医学界认可。

课题六:管理模式智能化

——构建覆盖全国多家三甲医院的交互式随访平台,集成内镜影像、病理数据及中医证候信息,实现患者全周期动态管理。


多维研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

本次六大课题的协同设计,标志着中医药研究从传统经验积累向现代科技赋能的跨越。通过项目实施将实现三大目标:

l 阐明“瘀毒同治”核心理论:深入研究胃癌前病变的“瘀毒互结”核心病机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从分子层面揭示中医“瘀毒同治”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干预胃癌前病变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l 优化临床干预方案: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可推广的中医药防治胃癌前病变的优化干预方案,为降低胃癌发病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有力支撑。

l 形成全链条防控体系:构建覆盖筛查预警到康复管理的全链条防控体系,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胃癌前病变的风险预警模型,实现中医证候学与现代生物标志物的有机结合,为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结语

中医瘀毒同治降低胃癌前病变转癌率优化干预方案研究的启动,是落实康中国2030略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中医药在胃癌防治领域从经验传承迈向数据驱动的新纪元;同时,这也是大学第一个脾胃学科的重大研发计划。六大课题的协同推进,不仅将形成中西医结合防治胃癌前病变的中国方案,更将为全球肿瘤防控贡献东方智慧。



地址: 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