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醫互動 » 正文

岭南名医治疗脾虚证方药研究



岭南,是我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其北依五岭,南临南海,形成其独特的亚热带海洋气候,以致此地气候炎热,潮湿而多雨。对此,宋代《太平圣惠方》描述道:岭南土地卑湿,气候不同,夏则炎热郁蒸,冬则温暖无雪,风湿之气易伤人。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祖国传统中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将中医的理法方药与岭南独特的地域环境及疾病特点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岭南地域性医学——岭南医学,而岭南名医则是岭南学术流派的杰出代表。因岭南常年湿热蒸郁,湿则困脾,热则耗气,形成岭南地区人口脾气虚弱兼有痰湿的体质特点。对此,运用健脾方药治疗疾病,成为此地独具特色的用药经验,是中医三因制宜的重要体现。

名老中医经验是中医药在传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岭南医学作为中医学界内重要的学术流派,其地域特色及临床效验是推动岭南名医经验传承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医现代化的开展,运用数据挖掘手段揭示中医药隐含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成为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与传承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立足于岭南名医治疗脾虚证的证治经验,运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分析数据文献当中的药物关联情况,研究岭南脾虚证的核心用药和配伍关系,为临床治疗及科研提供新的借鉴与参考。通过筛选CNKI、万方及VIP中岭南名医治疗脾虚证的文献,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数据挖掘功能,分析并总结岭南名医治疗脾虚证的组方用药特点。

表1.用药频率

图1.核心用药


从文献数据挖掘结果可知,岭南名医治疗脾虚证主要用药为白术、黄芪、茯苓、党参、甘草、陈皮、山药、白芍、当归、半夏、砂仁(表1、图1),这11味药的用药频率均达10%以上,可视为岭南脾虚证治疗的核心用药。其中白术作为健脾燥湿的代表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结合其他4味健脾化湿药物茯苓、陈皮、半夏、砂仁,从以方测证角度,可知脾虚湿盛贯穿于岭南脾虚证的证候特点。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效;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作用;黄芪味甘,性微温,是补中益气代表药物;党参味甘,性平,具有健脾益气之功。脾主运化,能够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疏布,脾虚不运就可造成水湿内阻,因此岭南医学在治疗脾胃虚损之证时,常将健脾与化湿之品联用,以恢复脾胃气机。另一方面,脾胃主一身气血的化生,为后天之本,脾胃虚损可影响血液化生,因此在治疗脾虚病证时,常配合使用当归、白芍等养血、活血中药,使其补而不腻,养而不滞。

表2.新处方

通过对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得到治疗岭南脾虚证的新处方12个(表2)。分析这些新方组合,新方1含有木香、砂仁、延胡索,新方2含有白扁豆、薏苡仁、桂枝,新方7含有木香、砂仁、黄芪,新方8含有白扁豆、薏苡仁、山药,这4个新方主要以化湿、健脾、行气作为立方依据。“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䐜胀”,气机调畅是实现脾胃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治疗脾虚病证时,不仅要注意健脾益气药物的使用,同时也需要加行气健脾之品,用以恢复脾胃功能之机转。新方4含有川芎、淫羊藿、熟地;新方10含有菟丝子、山茱萸、熟地、枸杞子,这2个新方以补肾作为处方的核心。肾为后天之本,脾为先天之本,生理上二脏相互滋生、共同促进,病理上则易相互累及,因此对于脾虚患者,也应当注重补肾法的应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有云:“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脾胃虚损,元气亏虚,气虚无力行血,是导致脾胃血瘀证基本病机,因此对于部分脾虚证,也应当运用活血法。从新方3、5、6、9、11、12的药物组成中可以看到,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损时不仅需要益气、行气,也应当注重养血、活血法的使用,以利脾胃脏腑功能的恢复。

作者:杨良俊


地址: 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