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醫體空間 » 正文

中医运动处方之三,按穴降糖



糖尿病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患病率逐年增高,在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预测,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增至5.9亿,而且新增病例将主要集中在中国和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一般认为对于糖尿病人血糖的控制不外饮食、运动、药物三方面,但药物控制虽然方便而有效,其副作用却难以避免。于是寻找温和而无副作用,甚至能增加胰岛素的敏感度的治疗或辅助治疗方法,乃是一重要的课题。

在中医传统文献的记载中,发现治疗消渴的经验相当丰富且有多样的治疗方法,例如辨证用药施膳、针灸、推拿按摩等。而早在晋代即有针灸的专书--《针灸甲乙经》,使用针灸治疗证候类似于近代糖尿病的消渴证,而针灸与推拿按摩俞穴正属于被动式的运动,除了有运动的消耗血糖作用外,还有刺激俞穴对身体的调节作用。诸如心血管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皆可能对身体血糖的稳定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穴位按摩通过刺激经络穴位,可激发人体正气,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延年益寿功效糖尿病患者常有肢体末梢循环变差、眼疾等并发症,这些都可以通过穴位按摩来预防。消渴症病变在肺、胃、肾,取穴多在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阴脾经,以下介绍5个常用可供自我按摩的穴位:

1.太溪(足少阴肾经原穴)

定位:在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作用:清热,滋阴,补肾。主治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等肾虚性五官病证;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等泌尿生殖系疾患;腰脊痛及下肢厥冷、内踝肿痛;气喘、胸痛、咯血等肺部疾患;消渴,小便频数,便秘;失眠、健忘等肾精不足证。

按摩方法:指揉法,取盘腿坐位,左右2穴各用大拇指揉按10分钟。


 太溪

 

2.三阴交(足太阴脾经)

定位: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作用:健脾和胃,补肾固涩,安神,滋阴,利水。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主治肠鸣泄泻等脾胃病证;月经不调、带下、不孕、难产等妇科病证;遗精遗尿、阳痿等生殖泌尿系统疾病;心悸、失眠、眩晕;下肢痿痹;阴虚证;湿疹、荨麻疹。

按摩方法:指揉法,取盘腿坐位,左右2穴各用大拇指揉按10分钟。

注意:孕妇慎用。

三阴交

 

3.涌泉穴(足少阴肾经井穴)

定位:在足底,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简易取穴:足趾蜷缩时,足心最凹点便是。

作用:清热,醒神,还有降血压和安眠的作用。主治昏厥、中暑、小儿惊风等急证及神志病;咯血、咽痛、失音等肺系病证;大便难,小便不利;奔豚气;足心热。

按摩方法:拇指推法,在床上取坐位,双脚自然向上分开,或取盘腿坐位。然后用双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方向涌泉穴处,作前后反复的推搓;或用双手掌自然轻缓的拍打涌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热感为适宜。



涌泉

4 中脘穴(任脉)

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简易取穴: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作用:健脾益胃。主治胃痛、腹胀、纳呆、呕吐、吞酸、呃逆、小儿疳积等脾胃病症;黄疸;癫痫、脏躁、失眠等神志病;哮喘。

按摩方法:掌揉法,取坐位或仰卧位,先将手掌心搓热,再将掌心贴于穴位上,以中脘穴为圆心做圆周运动揉动,动作应轻柔,每次揉100圈。

中脘

5.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简易取穴

作用:健脾益胃,补血益气,强身保健。“肚腹三里留”,该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胃肠病证;下肢痿痹;心悸、眩晕、癫狂等神志病;乳痈、肠痈等外科疾病;虚劳诸损,为强壮保健的常用穴位。

按摩方法:点按法,取坐位,双膝自然屈曲大致成90°,用拇指或中指按压5-10分钟,每分钟60下。

                                                足三里

 

    糖尿病是发病率高、并发症多、需要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中医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主张“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倡通过辨证论治,运用针、药等方法对机体进行全面的调节,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状态,进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穴药同源”,适当刺激穴位可以标本兼治,扶持人体正气,调节脏腑阴阳功能,疏 通经络,祛除伏邪,配合中医辩证论治有机结合的综合治疗改善血糖失衡的体内情况,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依托2016年广州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专项民生科技专题项目:

糖尿病患者健康体适能信息管理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效果研究

 

作者:刘伟贺生才;指导:潘华山



 

地址: 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