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脾的关系
中医学认为,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化和统摄血液。脾胃是人体对饮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物质至脏腑四肢的主要脏器。人出生之后,生命活动的继续和生命所需的精、气、血、津液等物质的产生,均赖于脾胃对我们所食用水谷的运化,故又称脾胃为人的“后天之本”。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疏泄和藏血。著名医学家王冰曾这样解释肝藏血功能:“人动则行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藏。”也就是说当人体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如人体卧床休息时,人体需要的血液量较少,这样大量的血液就会进入肝脏中,肝脏就成为储备血液的仓库。当人体进行活动时,如进行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时,人体需要较多的能量和氧气,此时人体就需要较多的血液,于是肝脏中储备的大量的血液就会输出,以保证人体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肝的疏泄功能一方面表现为调畅脾胃的气机,另一方面表现为调节人体的精神状态,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出现异常,就很容易造成脾胃功能异常、心情烦躁、易怒、失眠等不良症状的出现。
肝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饮食物的消化和血液的生成、贮藏及运行方面。因为肝主体内气机的疏泄,故食物水谷经脾胃运化生成的精微物质需经肝的疏泄才能运达脏腑四肢,才能成为血液生成的养料。另一方面,肝虽主藏血,但要实现其贮藏/输出血液功能,就需要脾统摄血液,才能保证血在脉中正常流动、贮藏。
肝经、脾经循经路线
肝经循经路线:从大趾背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脾经之后,上膝腘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至小腹,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脾经循经路线: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大都),经第一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部上内前侧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肝脾病症
肝经失调表现的症状:肝经失调主要与情绪、生殖有关。若肝经出现问题,会出现女子月经不调、男子阳痿、胁肋痛、眩晕、耳鸣、情绪急躁/郁闷、常常叹气、肢体震颤等。
脾经失调表现的症状:脾经失调主要与运化功能失调有关。若脾经出现问题,会出现腹胀、便溏、下痢、胃脘痛、嗳气、身重无力等。此外,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等均显示脾经失调。
调理肝脾操
①分推下颤
站立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直立,双手掌放于丹田位置(人体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双手向上,于胸前分掌,上推下按,左手在上,右手在下,此时左手尽力向上提,脚跟踮起。脚跟稍用力放下,下颤状(膝盖弹动),两手收回到胸前。此动作配合呼吸左右各进行2次。
②上布拂手
身体转向左侧,右脚收回轻轻踮在左脚旁,同时右手向前下方按掌,左手收回左腰部。转身面向右侧,右脚张开,双脚成弓步态,此处注意后方脚尽量贴紧地面,拉伸肝经经脉,左手出掌,右手收回。左手往下按掌,同时左脚收回轻轻踮在右脚旁。双手回正,还原到丹田位置。此动作配合呼吸左右各进行2次。
③嘘字功
再次进行上布拂手操,同时配合呼吸发出嘘(xū)的声音。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吐气时把字用气带出。双手回正,还原到丹田位置。此动作配合呼吸左右各进行2次。
④双手托天理三焦
手背向上,双手举起,至耳旁翻掌,托天向上,向上延伸,然后双手向两边张开,再次收回到丹田的位置。此动作配合呼吸进行2次。
⑤呼字功
再次进行上布拂手操,同时配合呼吸发出呼(hū)的声音。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双手回正,还原到丹田位置。此动作配合呼吸左右各进行2次。
⑥收势
收回双脚,双手在丹田按压,闭上双眼,深呼吸。此动作维持1分钟。
作者:梁绮婷博士 指导:潘华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