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题组在系统开展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癌前病变等重大疾病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特点,应用精准医疗开展对胃癌前病变的研究。前期以健脾化瘀解毒系列方(胃痞消及胃肠乐、胃炎1 号、萎胃汤)作为中医药保护胃肠黏膜及防治消化道炎性癌病的经验方剂,在本系列课题研究之初一直作为经验方剂供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等医院临床使用,不仅救治了千余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晚期患者,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本科研成果有效延缓了上述人群向胃癌等消化道癌症的转变,大大提高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患者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节约了有限的医疗资源,其社会效益巨大。本研究团队以高校广州中医药大学为依托,广东省中医院等大型三甲医院为项目平台,项目组成员在国医大师团队、广东省名中医团队带领下,系统开展消化系统疾病系列研究。
1.1 系统开展精准医疗诊治胃癌前病变基础理论研究:在对胃癌前病变的系列实验研究中,依托于国家级课题与省部级课题,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
首先应用精准医疗研究制备出了符合病证结合范式的胃癌前病变脾虚证模型;其次基于精准医疗发现脾虚型胃癌前病变大鼠在分子层面的相关信号通路;同时健脾化瘀解毒方对GPL的干预具有显著疗效,在前期研究中已相继证实健脾化瘀解毒方不仅可调控慢性萎缩性胃炎向胃癌前病变(CAG-GPL)发展的进程,同时可逆转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以及组织异型性增生,其机制可能与其调控Wnt信号通路Wnt1、糖原合成激酶-3β表达(IKK-3β)、核因子κB(NF-κB)、Notchs、DLLs、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β-连环素(β-catenin)、MMP-7有关,而其相关调控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1.2初步建立中医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精准医疗雏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以脾胃虚弱为主,其病位在胃肠,与肝、脾密切相关;病性属本虚标实。发病主因脾虚失运、脏腑功能失调,以致中焦气机不利、升降失职。故本课题组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相关消化系统疾病上重视从脾胃论治并率先提出中医“脾-线粒体相关理论”,丰富了脾虚证辨证论治的内涵。由此可见,丰富的理论可为现代中医药精准医疗提供丰富的名医资源以及临床技术指导。
1.3基于临床精准医疗开展健脾活血化瘀法诊治系列工作: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通过文献调研、专家咨询及临床研究等,探索建立规范的脾虚型消化系统疾病证候宏观分类等理论内容及相关技术方法。开展代表证候基本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明晰其基本规律;针对复杂干预与个体化诊疗问题,开展系列研究及方法学研究;利用系统生物学等研究方法,阐明中医辨证及中医药治疗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
前期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证治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消化系统疾病证候的基本变化规律:一是脾胃气虚向中气下陷、脾胃虚寒、脾肾阳虚或寒湿困脾转变;二是脾胃气虚向脾胃阴虚转变;三是脾病日久入络,加之患者长期担忧,病向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转变;四是脾胃虚弱,向血瘀夹毒进一步转化。并针对主要病机变化相应提出治疗法则,且中医药对功能性及消化性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基于此我们以中医药疗效突出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为切入点,借鉴循证医学的原理和方法,以临床转化应用为导向,开展系列循证研究,研发出一系列临床药物。
科研创新管理团队
此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473620, 81673946, 81704043)资助下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