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公告 » 正文

心脾相关论下病证结合规范化研究打造中医精准医疗



为推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心脑病科学科建设,提升学科学术内涵,医院邀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急诊科主任、岐黄学者方邦江,广州中医药大学潘华峰教授召开了学科建设推进会,潘华峰教授参会并作专题汇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社会产生新变革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规范化研究核心是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融入世界主流医学体系的突破口(国际化)。潘华峰教授以脾胃病为代表,对比器质性和非器质性病变现代医学研究现况,指出脾胃病存在无明确病因/病机、无早期确诊标准 、无特效治疗药/方法;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治疗费用的“三无”、“三高”共同特征。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总结脾气虚证是脾胃病核心病机,FDIBS-DCAG均为中医优势病种、特色治疗领域,基于证素辨证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前瞻性研究,进而通过数理统计、数据挖掘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支持,已经实现脾气虚证标准化、客观化,以制定据证言病、病证结合的脾气虚证精准辨证标准。潘华峰教授团队在前期国家973项目的支持下,建立FD(脾虚证)、CAG(虚瘀毒) IBS-D (肝郁脾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研究IBS-DCAG FD发病分子机制,初步诠释脾虚证科学内涵创制临床系列经验方剂,以方测证进行辨证论治研究。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用互联网技术挖掘中医药大数据,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成果,打造中医精准医疗,进而与AI相融合,建立中医人工智能诊疗路径。以心脾相关论为核心理论指导下,开展以异病同证,应用心脾相关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以“异病同证”和“同证异病”为切入点,探索心脾相关异病同证规律研究且推广研究。展望未来,打造健康湾区共同研究制定国际认可的中医药产品质量标准。支持粤港澳人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开展中医药产品海外注册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抓紧抓实粤港澳大湾区新机遇。

 

图1  会议现场图

图2  潘华峰教授发言

 

摄影:张文  作者:刘伟  指导:潘华峰教授

地址: 廣州市白雲區機場路12號